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

實驗室人造牛肉

人造食用肉的硏究近日有突破。 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血管生理學家Professor Mark Post用了5年時間,硏究出人造牛肉。這牛肉是由大約二萬條肌肉纖維所組成的。 近日在英國舉行了一場試食會,主辦方邀請了兩名美食評論者出席,品嚐該人造牛肉。 負責烹調的廚師把肉調味,然後用平底鍋煎熟上桌。與會的美食評論者都認為該肉的質感和味道都與牛肉很相似,只是肉汁及脂肪稍少一點而已。 然而, 這並不是人造牛肉的質量出了問題,而是因為在現階段,這成品只含蛋白質,不含脂肪。不過,至於像真度更高的人造牛肉,以及扒外其他牛肉部份的產出也應指日可期,因為Professor Mark Post的硏究團隊現正計劃培育牛的脂肪細胞及牛骨細胞。 人造食用肉至少可帶來以下好處: 1. 把動物因人類殺生而受到痛苦的情況減至近乎零; 2. 大幅減低碳排放 (蓄牧動物的碳排放量很高,故人造食用肉的出現可大幅減低溫室效應,氣候不受負面干擾得以自然運行,空氣質量可以保持,亦節省能源); 3. 減低森林流失的速度 (不需砍伐林木以開拓草原放牧); 4. 幫助解決糧食問題; 5. 可因應喜好及需求調整肉的各成份比例,減低食物浪費。 所以,人造食用肉對於生物及環境都委實造福不少。 只是,該肉剛從實驗室出來,暫時成本比較昂貴; 而Professor Mark Post亦估計至少20年才能商業化的大量生產人造食用肉,故是次試食只是作為理念的初步證明。 在環境及人類健康問題日益嚴重的現今社會,以及素食者數目還是相對小的情況下,人造食用肉的需求實在殷切。 這計劃的投資者與硏究人員都應該是對生物及環境有愛心的人,值得尊敬。 希望這類計劃有更多有愛心的投資者和硏究者參與,得出更快更多的硏究成果,人造食用肉也可望更早得到普及,給地球、環境及生物增添和平福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